關鍵字:中國云計算
近期,IDC針對企業用戶的調研顯示,云計算在中國市場的受關注度正日益提高,更多的用戶愿意進行嘗試,或正在評估云計算為企業帶來的好處。同時,最終用戶在對私有云計算基礎架構的建設方面發展迅速,云計算基礎架構已成為中國大中型企業下一代數據中心(NGDC)建設的主要目標。
IDC發現,在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的各類用戶中,公共云服務提供商更關注如何通過云計算形成新的可持續盈利的業務模式,支撐和促進業務發展;私有云用戶則更關注如何通過云計算提高IT系統使用效率,優化IT架構,實現IT部門的服務模式轉型,使其從企業的成本中心轉化為業務支撐中心。
對此,IDC中國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研究經理周震剛建議:“企業用戶在考慮如何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之前,首先應明確建設云計算的目的,一定要避免為了云計算而云計算。”
IDC在《中國云計算基礎架構建設指南》中認為,對于中國用戶來說,實施云計算基礎架構需要遵循如下流程。
路線圖中的要點包括:
準備階段
首先,在云計算平臺的系統設計和架構階段,用戶應重點考慮幾個因素: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和行業特征選擇系統架構,選擇具有充分擴展性和高效能的硬件平臺,從技術和業務兩個方面保證云計算平臺與現有平臺的連續性。
IDC 注意到,在Google和AWS等知名的公共云計算案例中,很多是基于分布式架構的云計算平臺。這是由于互聯網行業普遍具有自身技術實力雄厚、IT資產生命周期短、核心業務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等特點。IDC認為,分布式計算或其他計算模式并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互聯網行業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分布式計算,而其它行業本身的特性未必與互聯網類似,用戶應考慮自身的行業特征來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云計算架構。
“對于大型企業的云計算平臺,其對整體架構和硬件平臺的選擇是和企業自身情況以及平臺上運行的工作負載息息相關的,系統設計中應考慮一致性和兼容性,如果在系統遷移中要求對現有應用重新編寫,那么風險評估是不可缺少的。”IDC中國企業級系統研究部研究經理劉旭濤說。
實施階段
其次,企業級虛擬化平臺的創建是建設云計算基礎架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僅將物理服務器分成虛擬機并不是完整的云計算實施過程。
企業級虛擬化還要考慮更多方面,例如,從安全與穩定性角度來看,由于虛擬化所具有的整合特性,在其基礎上可能會運行對企業至關重要的核心應用,IDC建議用戶在使用中考慮其底層的軟硬件承載平臺是否具有高安全性,高穩定性等特點;而從靈活性角度來看,先進的虛擬化軟件應該可以做到對硬件資源的更細粒度調用,對底層硬件資源可以進行增加和減少操作從而實現真正的靈活控制與按需使用。靈活性的另一個體現方面則是應用可以在不影響業務的前提條件下在不同物理主機間進行遷移,達到平衡不同物理服務器負載,并使業務可以運行在更合適的環境中。
深化階段
此外,在虛擬化重新定義了資源以后,還需進一步對這些虛擬資源進行管理,動態的調控這些資源為應用服務。這也是云計算必不可少的特征。
IDC 發現,目前部分用戶已經實現了對其部分基礎架構硬件資源的虛擬化,其面臨的是在更大范圍(服務器、存儲、網絡資源)與更高層次上對虛擬化平臺進行管理,打造資源池。這就需要在虛擬化層以上實現模版管理、動態、負載管理、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IDC中國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彭振飛說:“用戶更需要一種實施周期短,使用門檻低的入門級云平臺,來迅速的滿足其對虛擬化、資源池創建管理、自動化管理的迫切需求,之后再實現一個可以平滑升級的‘高級云套裝’,來滿足自身個性化的需求。”
應用階段
最后,應用的移植、開發和部署也是完成云計算平臺的重要環節。
IDC中國企業級系統研究部高級分析師張小強認為:“云計算平臺是專門為虛擬桌面等新興應用而建設的說法并不準確。大部分情況下,用戶是將傳統業務和已有應用移植到云計算平臺上,云計算的實施并不一定會為企業創造出許多新的應用,用戶更關注的是保證現有業務和應用的連續性。”
IDC調研顯示,最先被用戶所接受,同時也是最受關注的云應用都屬于“業務類”應用,如ERP、數據庫等。這些應用大部分是屬于業務邏輯緊密且資源密集型的應用。為了達到企業業務應用“平滑遷移” 的目的,選擇合適的平臺且能夠提供針對業務進行二次開發API的云計算基礎架構就顯得尤為重要。
云計算實踐中的原則綜述
綜上所述,IDC認為在云計算的實踐中應關注如下原則:
1. 將云計算提升到企業戰略層面上進行統籌,從業務創新和IT服務轉型的高度進行規劃和部署;
2. 充分考慮業務和行業特征以及現有平臺狀況,充分評估系統遷移的可行性,保證基礎架構平臺的技術連續性和核心業務的連續性;
3. 虛擬化是云計算的基礎但并不是云計算的全部,構建支持異構平臺,滿足業務RAS要求的企業級虛擬化平臺是建設云計算的必由之路;
4. 開放性是云計算的基本特征,云計算平臺應能提供標準的API并很好的兼容現有應用,企業應謹慎選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優先考慮致力于構建開放生態系統的合作伙伴。